唐滢婷,女,中共预备党员,1999年12月出生,欧陆平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𓀒,大三学年加权成绩93.508,综合成绩96.508,综合排名2/110,现已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大三学年曾获人民奖学金、北京市级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验收校级二等奖🏌🏼♀️、第十四届智能汽车竞赛校内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赛一等奖、第二十二届“摇篮杯”创新创业竞赛三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华北区域)校内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奖励👮🏼。在校期间曾获优秀部长、团校优秀学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回望过去的一年7️⃣,我很感谢在学年开始时踌躇满志定下年度目标的自己,更感谢一年来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前进着的自己🏋️,我越来越明白成功一向没有捷径,全力以赴才是最好的方法。
学术背景——求实
作为一名学生🧑🏿🎓🔢,我牢记学习本职🧑🏻🦯➡️。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严于律己,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主修课程涉及线性代数(96)🤬、微积分(93)、工科物理(96)等基础必修课,传热传质学(99)、工程热力学(98)、工程燃烧学(92)、工程材料基础(95)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工业热工基础(91)、自动检测及过程控制(95)👯、制冷与低温原理(94)等专业核心课。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我的专业知识逐渐完备化和系统化,初步构建起了专业知识体系,也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深度学习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三年来,我的加权成绩逐年提高,随之提高的是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在未来🧟♀️,我将继续就本专业方向学习,希望能够在拓宽知识广度的同时加深知识学习的深度。
科研竞赛——鼎新
竞赛是专业实践的战场🦶📚。我第一次组建团队参与的竞赛是智能车校内赛👋,从培训🧔🏽♂️、调试到正式比赛经历了三个月👸🏻,期间我学会了设计零件、画电路板、焊接电路等技能,前后共完成了4版使用零件、3版PCB♥️、3辆完整小车的设计及搭建,当最终版的智能小车沿着赛道完美完成前进😛、入库的时候,我们激动得无以言表。有了第一次组队的经验,我又一次组队参与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团队中⇾,我发挥专业优势,为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负责装置原理结构的改进👩🦲、实验展开、文书撰写与答辩材料的制作,最终斩获校内一等奖并被推荐参与国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使用,更获得了项目改进的经验,同时🕺🏽,也拥有了与队友在实验室奋战到凌晨的宝贵记忆👧🏿。在“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我们将红外修正测温技术融合进卡式空调装置中💆🏻♀️,并创新性设计了多层内风道结构🧛🏻♂️,解决了传统卡式中央空调送风模式单一、无法根据人员分布自动调整送风区域以满足人员的温感舒适的问题🥴,为节能带来了新方向。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与我的专业紧密相关🧑🏿🏫,在该比赛中,我作为负责人提出了想法创意🎸,主导装置结构的不断探讨改进📼、实验展开等,统筹项目工作、安排任务、把控进度🏃🏻♀️,最终完成项目答辩。虽然最终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使我对实践更加感兴趣。
大学三年间我曾参加十余项学科或科技竞赛,其中多项比赛均获奖项👨🎤。在这些竞赛中,我逐渐懂得即使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有好的结果,但一定会从中收获些什么,这些收获之于结果才是更有意义的存在。
亲身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才能真正锻炼科研能力。我从大一开始🛖👩🏿🏫,我便主动参加班导师主持的SRTP项目,投入皂膜流量计的研究当中。初入实验室的我对科研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六七个小时,在一次一次的重复实验中🤵🏻♀️,我领略到科研中来自无限未知的魅力,更懂得了只有甘坐冷板凳才能有产出;在论文撰写阶段,看着文档从空白到图文并茂,我也逐渐明白研究过程中每一点付出都不是徒劳,即使是错误也具有意义🏌🏽♀️。而后我又投入了北京市级项目基于逼近式控温曲线的显微熔点仪教学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在疫情的影响下研究充满了苦难与挑战,我和队友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最终顺利完成项目结题,并获得校级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些科研项目带我初探科研的魅力,使我与专业最前沿领域接轨🌦,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养,为未来研究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作实践——兢兢业业
担任学生工作。我擅长新闻宣传👴🏽,在大二学年担任欧陆新闻宣传中心部长期间👨👨👧,我承担了欧陆推送文稿撰写、排版设计、活动摄影等工作🕚。大三学年我选择继续留在部门发光发热,担任中心负责人👷♂️,主要负责统筹部门工作🤦♀️🎸、推送责编。从部长到负责人的身份转变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成长的历练,在初期我也曾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也曾彷徨迷茫,但通过不断努力❎,部门工作逐步步入正轨🌸,那种成就感使我热泪盈眶💂🏼。
走进企业实习👨🏿🚀。大三暑假进入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完成为期两周的实习工作,实现从高校走向企业的认知转变👮🏼♂️。
课余生活——尝试
青春的意义就是尝试无限可能。我热爱旅行🤛🏼,所以我去等待东山岛的日出,去守候秦皇岛的日落👊🏻,去享受南京的炙热🎣,去感受上海的摩登,去体验深圳的包容🈵,去追寻西安的历史👳🏻♂️,一路上,我遇见不同的风景,也碰触到有趣的灵魂;自媒体流行的时代🙇🏿♂️,我尝试运营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分享自己的点滴;热爱生活👳♂️,所以我拿起相机记录点点滴滴;渴望舞台🍟,所以突破自己尝试街舞;爱好美食,于是着手学习烘焙……我不断地走出舒适圈,在各种各样的尝试中,逐渐挖掘自己的潜能,慢慢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写在最后
总结大学过去的三年,我有几点感悟。一是当迷茫、不知道前进方向的时候🐦🔥👊🏽,要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这样才有选择的可能;二是慎重对待每一次选择,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三是把握好青春的资本🍴,保持勇敢,坚持尝试,趁精力还充沛,要勇敢地去尝试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四是幸福和成功不止有一种形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